1. yh0612cc银河


      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公告
        新闻动态

        绿色发展革命激扬青海大地
        查看:2722  发稿日期:2018-04-17 16:26:52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又是一年三月,虽然“自然之绿”绘染高原还有些时日,但“发展之绿”正在以强劲之势向青海大地铺展。两年前三月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两年前的八月,习总书记视察青海 ,他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 ,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青海省担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两年来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青海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今日青海,满目扑绿,绿色发展触及多领域,融入多行业,且自成青海风格 ,自有青海高度,自具青海品质 。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长江 、黄河干流 、澜沧江 、黑河出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四个千亿元”产业、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具雏形 ,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0% ,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落地……推动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从历史的山巅回望,众多刻入史册的铿锵足印,莫不源于照亮时代的思想之光。两年来 ,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不断在高原大地化为生动实践。伟力引领 ,青海经济迈入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绿色发展成为新青海建设最鲜明的标志。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叮嘱,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就在日前,青海三江源水源 ,以水资源丰富 、水源保护力度大,入选“中国好水” ,青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问江那得清如许 ?

        两年来 ,以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为重点,抓住生态功能提升 、资源节约提效 、环境治理提质 、国土绿化提速、生态制度构建五大载体,青海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将三江源区原有的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统一管理 ,“大部门制”从源头上解决政出多门 、权责不清弊端 ;创新设置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牧鞭,端起了“生态碗” ;建设生态大数据中心、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等,“拿拳头保护生态”的模式将成历史。

        建立五级河长组织体系,5907名各级河长上岗履职,“一河一策 、一湖一策” ,众多河流湖泊有了“守护员”。实施“蓝天碧水行动”,打响大气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环保三大战役”……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而今 ,总书记的金句 ,青海人民不仅熟稔于心 ,更在自觉践行 ,生态保护成为所有工作的红线、根本,也成为众多牧民的职业 、主业 。

        “我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看护好扎陵湖是我的工作。”扎陵湖东岸,尕泽村牧民更登尖措迎着初春的寒风骑着摩托 ,驰骋在湖边巡查管护。

        忘不了两年前的8月23日,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屏幕前,总书记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 。

        现如今,扎陵湖畔随处可见斑头雁 、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悠然生活。位于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昔日一些一度“斑秃”的黑土滩再度披上绿衣“ ,千湖美景”重现。“草高了,河水大了,野生动物也都回来了。”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曲加说 。

        过去一年 ,青海国土绿化面积突破26万公顷 ,为历年最多。

        三江源地区各类草地草层厚度、覆盖度和产草呈上升趋势 ,退化过程整体呈减缓态势 ,局部严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明显。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 、最大优势 、最大品牌 。

        绿染江河源 !青海用行动力,解析新时代发展辩证哲理。

        绿涌园区

        2016年8月22日 、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考察。他说,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光伏产业是青海的一大支柱产业,要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

        牢记嘱托,青海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谋划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 、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产业项目,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

        在总书记离开青海不到五个月时间 ,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线打通脱水单元工艺流程,产出了盐湖历史上第一块合格金属镁锭,攻克了多年来一直没有破解的难题 。

        进一步向科技要发展 ,国电投西宁分公司自动化智能设备占比目前跃升到70%以上,核心制造设备智能化及自动化方面领跑行业。

        追风逐日!青海海南、海西两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两个基地共100万千瓦成功入选国家应用领跑基地……

        绿色发展 ,不单是修复生态 、植树造林让山川披绿、还自然美丽和谐 。

        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 ,绿色发展还在于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

        告别粗放 ,走向精细 ;告别低效 ,走向创新;告别单一,走向循环 。

        2018年新春走基层,不管来到传统老牌企业,还是走进产业园区新兴企业 ,青海工业经济“绿色蝶变”随处可见,绿色发展涌动在一个个车间、一条条生产线。

        锻造“绿色钢铁”,在困境中加速转型 ,西宁特钢集团实施1号连铸机改造项目 、大小棒联合探伤线及球团脱硫等技改项目,企业实现减亏。

        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成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大舞台 ,绿色发展催生现代产业集群 。白刺和沙棘是生长在高原防沙固本的野生植物。

        青海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白刺红果酿出一条集生态修复、农牧民脱贫、企业发展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成为全国白刺深加工领域的新领军企业 。

        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打造深加工综合提取生产线、超临界萃取提取技术线等五条高科技生产线 ,实现了企业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同收获”……

        岁月不居,奋斗不已。

        牢记总书记嘱托,青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换增长动力,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普及提升,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正在青海广覆盖。

        绿播田野

        2016年8月视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发挥示范作用。”

        循环利用就是绿色发展 !青海践行之路,既体现在工业产业,也体现农牧业、旅游业等一二三产“全产业系”。

        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列入全国“三农创新榜” !这是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传来的喜讯 。

        成绩来自秉承新理念、深耕细作 。牧区面积占青海国土面积的94%,草地畜牧业是全省牧区的主体产业 ,草原是青海最大的生态屏。

        两年来 ,青海着力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 、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让农牧业循环发展,成为充满希望的绿色产业 。

        “省内及甘肃 、陕西的很多种植户,都从yh0612cc银河这里进有机肥。”青海省湟源县波航乡甘沟村金润养鸡场,在山洼里创出“甘沟红”品牌鸡蛋,建起有机肥场,将鸡粪深加工循环利用 ,使其成为蔬菜果树的绿色有机肥。

        “我分红拿到了将近5万元。”梅陇村放牧员公确多杰高兴地说。去年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体育活动中心 ,1304万元人民币堆满了桌子,合作社600多名牧民喜迎县玉舟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分红。

        超载过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敌,草畜矛盾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中,青海坚持围绕绿色发展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先草后畜、以草定畜的入股方式从制度上防范超载过牧 ,通过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保障群众减畜不减收 ,在实现草地资源科学平衡利用上 ,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梅陇村鲜草量增长,泽库县黑土滩减少。作为股份制改造的典型合作社,拉格日村草场草产量提高 ,植被覆盖度从几年前的60%提高到80%。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青海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去年 ,青海拉开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大幕,把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作为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是生命之色 ,唯有奋斗方能永葆生机 。

        两年前行 ,青海的发展日志上,每一页都记录着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足迹 ,每一页都浓墨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居于世界屋脊的青海 ,迈向更加高远 、绿意盎然的诗画远方。

        短评:向绿色发展要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 、最大优势 、最大品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向绿色要财富,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

        江源绿了 ,青海的无形资产大幅增长 ,青海的公众形象大幅提升,青海给自身以及三江流过的所有地方,带来的生态环境价值 、永续发展资本无以估量 。

        园区绿了 ,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去年达到43.5% 。企业生产创出了新产值,有了创十亿元、创百亿元产值更大的梦想,一大批重量级企业对入驻青海有了浓厚的兴致,锂电、新材料、光伏制造 、盐湖化工4个千亿元产业雏形初具。

        田野绿了,算“绿色账”,走“绿色路”,打“绿色牌”,青海农牧业经济“稳”字当头,“增”势不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0元,增幅连续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 ,投资商、旅游者纷至沓来,青海旅游业游客量和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向绿色要财富,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青海,建设永续发展的青海。

        公司简介
        环保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工业烟尘处理设备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
        工程案例
        新闻动态
        公司要闻 行业动态 最新公告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青ICP备17001317号版权所有:青海yh0612cc银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18997231118 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金桥路 36 号科技孵化大厦 9 楼
        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