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h0612cc银河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新闻动态

        环保促转型 | 创新养殖方式 环境、民生与产业三不误(人民日报)
        查看 :2723  发稿日期 :2023-02-14 09:55:05

        2018-01-11

        核心阅读


        要环境还是民生?这是摆在生猪外调大市江西省高安市面前的难题。重拳出击整治生猪养殖污染不能松懈 ,但拆掉散乱养猪场之后 ,仍要通过补偿 、减损和引导帮扶养殖户,并鼓励他们转换思路 ,引入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方式  。如此一拆一扶一转,使环境、民生江西省高安市是养猪外调大市 ,知名的“高安猪”便产自这里。养猪,让很多高安人脱贫致富;但也因为养猪,给高安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随着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出台,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 ,成了题中之义 。


        然而,推进养猪场整治 ,面临许多难题 :养猪户的损失,怎么补偿 ?养猪户今后的生计,如何保障?全市的养猪产业 ,又将何去何从 ?在环境、民生与产业的多个维度里 ,高安市尝试着探索统筹兼顾之策。


        拆:

        重拳出击治污染


        出栏价格每斤9块3!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波动 ,高安市的生猪价格终于在2016年攀上了一个高点。养猪人迎来了“好时候” ,这让八景镇灶岗村的养殖户杨勇感到兴奋。


        杨勇有1000多头生猪、70头母猪 。在高安,这是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规模。“过去年份好的时候,一年能赚20多万。要是按照9块3的价格卖,2016年的利润还要创下新高 。”当时心里头的盘算,杨勇还记忆犹新 。


        可就在这时,一道严厉的禁令来了 。2016年10月开始 ,高安市重拳出击,集中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乡村千名干部齐上阵 ,参加禁养区猪场拆除退养专项整治工作。


        杨勇的养猪场紧邻村庄、背靠河流,恰好处于绝对禁养的区域。“要是把猪场拆了 ,损失得有好几十万。”算完了账,杨勇呆住了。


        面临艰难抉择的,不止杨勇一人。养猪,是很多高安人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2000年前后 ,高安市的养殖规模达到高峰 ,猪场达7500多家 ,母猪达16万头。门前屋后、荒山荒坡,大大小小的猪场随处可见。


        然而,到了2010年前后 ,多年散养、乱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积累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村庄散发臭气 、水体变黑变质、土壤遭到破坏、地下水源受到污染 、重大疾病易发多发。高安市政府,也曾多次治理环境不达标的猪场 ,仅在2014年和2015年就拆除了2000余家、100万平方米 。但养殖户们的侥幸心理却一直存在:“等等看,能养一年是一年。”


        而这一回 ,杨勇却不敢侥幸了。“我的猪场确实违规 ,村民们因为猪场臭气熏天 ,怨言也越来越多 。而且这次政府抓环保的决心特别大,各级干部不断地上门讲政策 、做工作 。”


        怎么办 ?杨勇作出了选择:拆 !


        母猪转手、生猪卖掉、猪栏猪舍全部拆除。“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杨勇说,“可按照过去那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拆掉,那是迟早的事。”


        但杨勇也坦言,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关键还是一系列的补贴、帮扶政策 。


        扶 :

        弥补损失给新路


        如何尽量减少养猪户的损失 ,既保环境 ,也保民生?这成了高安无法回避的问题 。


        高安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既要拆掉散乱养猪场,又不能让老百姓的收入减少。


        首先要补偿。高安市向全市养殖户发出《致全市广大生猪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明确了整治目标和补偿标准:签订《拆除协议》 ,通过验收的养殖户予以6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20元每平方米的奖励;签订《退养协议》,通过验收的养殖户予以10元每平方米的补助 。杨勇的猪场,拿到了9万多元的奖补资金,弥补了一部分经济损失。


        其次得减损 。黄谷村养猪户朱翊仁处理存栏猪时 ,猪贩子“趁火打劫”,又是压价又是拖时间。当地干部帮他联系外地贩销户和养殖户,以市场价收购了13头母猪和124头生猪,帮他减少了3万多元的损失。


        此外还有引导。高安市从财政拿出2亿元资金,除了发放奖补资金 ,还开展技能培训 、发放补贴贷款,扶持养殖户转型发展 。一时难以转型发展的 ,当地还引导农户进入其他行业务工,如在高安市颇具规模的陶瓷生产和汽车运输行业。杨勇便选择退出生猪养殖业。在政府的帮助下 ,他与合伙人一起流转土地200多亩,种起了哈密瓜 。连片大棚搭起来了 ,一年瓜熟三季。“种哈密瓜,风险小了,收入还更高了。”杨勇说。


        在政策合力的作用之下,开展了一年多的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在当地主要河流附近、在饮水源和聚水区、在村庄内部和周边,生猪养殖场已经不见踪影 。近4800家、360多万平方米的养猪场被拆除,全市养猪场的数量下降到500余家 。


        转:

        科学养殖引进来


        整治之前,高安市生猪出栏量260余万头,养猪业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整治之后,出栏量只剩100万头左右,从事生猪养殖的产业人口也随之骤降。


        全国知名的“高安猪” ,以后就没了吗?不。环保没有摧毁当地养猪业 ,而是让很多养殖户换了脑筋 。


        高安市新街镇景贤村的养猪老板罗玉根 ,他的养猪场也有几个被关停和拆除的。但两个处于可养区的养猪场 ,却建设得更好了。


        2016年,罗玉根走访全国,考察了多个地方,最终决定投资几百万元,建设1.3万立方米的黑膜沼气池,购入一台200千伏安沼气发电机组 ,并新建一套日处理能力可达1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


        在养猪场附近的荒地上 ,沼液经过多个池子的沉淀净化和生物降解,流进一个新挖的水塘。从塘里灌上一瓶水细看近闻,已接近无色无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已经远低于国家标准。经过处理的水现在可以用来冲栏 ,过去一到夏天水不够用,现在还有富余。”罗玉根的污水处理站 ,还帮周边三家养猪场处理废水,“等发电站实现并网,光卖电一项,每年就能收入20万元 。”罗玉根说。


        而在龙潭镇古丰生态养殖场,另一种“种草养猪”的循环模式也已经顺畅运行 。养猪粪污进入沼气池,沼液贮存后用于种植牧草,牧草打浆后又可以用作养猪饲料。这种模式,解决了过去的沼液污染问题。


        病死猪的问题,曾经也让高安这个养猪大市感到头疼 。死猪分散各处,没有统一处理的场所,容易引发疫情甚至食品安全问题。高安市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病死猪的集中收集、冷冻和存储站点 ,在市郊引进一家生物资源科学处理中心。经过密闭容器的高温处理,病死猪最终转化成肉骨粉、动物油和生物柴油 。在处理中心的车间里,闻不到腐臭味,也见不到露天摆放的病死猪,只有一袋袋最终产品,等待运往全国各地。


        原先的小 、散、乱拆了 ,新的环保生态大养猪场被引了进来。2017年 ,某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养猪项目落户高安市村前镇,未来可实现年出栏量15万头。项目负责人介绍,规划20万平方米的基地,未来真正用于猪栏猪舍的面积却并不太大 。真正占地较多的,反而是观光和现代农业。不仅能实现水达标排放,粪污就地消化,还能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多余的有机肥 ,为当地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  ,培养科学养殖人才。


        (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 :孙超  原标题:当致富遇上治污:拆了养猪场,生计咋保障)



        公司简介
        环保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工业烟尘处理设备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
        工程案例
        新闻动态
        公司要闻 行业动态 最新公告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青ICP备17001317号版权所有:青海yh0612cc银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18997231118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金桥路 36 号科技孵化大厦 9 楼
        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
         

        1. XML地图